硅藻土
作者: 郑州市安禄环保设备 发布时间:2025-11-08 浏览:
次
硅藻土是一种以硅藻遗骸为核心的天然多孔硅质矿物滤料,核心优势是孔隙率极高、比表面积大、化学稳定性强,兼具物理吸附与精密过滤功能,广泛应用于水处理、食品加工、化工等领域,以下是详细解析:

- 材质与核心成分:主要成分为非晶质二氧化硅(SiO₂≥85%),含少量氧化铝、氧化铁及钙、镁等微量元素,天然形成多孔结构,无毒性、无二次污染。
- 分类:按用途分为水处理专用、助滤剂专用、吸附剂专用等;按加工工艺分为天然硅藻土、煅烧硅藻土(经 600-900℃煅烧活化)、焙烧硅藻土(加助熔剂后高温焙烧)。
- 生产流程:天然硅藻土矿石→破碎→研磨→分级筛分→净化除杂(水洗 / 酸洗)→干燥→活化处理(煅烧 / 焙烧,提升吸附性能)→成品包装,全程保留天然多孔特性。
- 外观形态:呈白色、灰白色或淡黄色粉末状 / 颗粒状,颗粒不规则,内部布满纳米级微孔(孔径 5-200nm),肉眼可见疏松质感。
- 精密过滤能力:纳米级微孔可高效截留水中微小悬浮物、胶体、细菌、藻类等,出水浊度可降至 0.1NTU 以下,满足高纯度水质要求。
- 吸附净化双重功效:既能物理截留杂质,又能吸附水中有机物、异味、部分重金属离子(如铅、镉)及色素,提升水质纯度与口感。
- 化学性质稳定:惰性矿物成分不与水中物质反应,耐酸碱腐蚀(不适用于强碱性水体),无二次污染,环保安全。
- 使用成本可控:天然原料来源广泛,生产工艺简单,价格适中;粉末状可制成滤膜或与其他滤料搭配,适配不同设备需求。
- 物理截留:利用多孔结构形成 “筛网效应”,通过微孔孔径筛分,截留水中粒径大于微孔的微小颗粒,实现精密过滤。
- 吸附作用:大比表面积带来强吸附活性,通过范德华力吸附水中有机物、油污、色素及部分重金属离子,同时吸附水体异味分子。
- 助滤作用:粉末状硅藻土可作为助滤剂,在过滤介质表面形成多孔滤膜,防止滤膜堵塞,提升过滤效率和滤速。
- 核心应用:水处理领域
- 饮用水精密过滤:家庭净水器、桶装水生产、矿泉水净化,去除微小杂质、细菌、藻类,提升水质清澈度和口感。
- 工业水处理:电子、制药、食品饮料行业高纯水预处理,截留微小颗粒和有机物,保护后续反渗透设备;含油废水、化工废水处理,吸附油污和可溶性有机物。
- 污水处理:市政污水深度处理,去除残留悬浮物和微量污染物,出水可回用为景观水、冷却用水。
- 延伸应用场景
- 食品加工:啤酒、果汁、食用油过滤,去除杂质和胶体,保持产品澄清度和稳定性。
- 化工领域:催化剂载体、吸附剂(吸附有害气体、有机溶剂)、涂料填料(提升涂料透气性)。
- 其他:化妆品原料(吸附油脂、控油)、土壤改良剂(改善土壤透气性)、污水处理除臭。
- 按场景选型:精密过滤(如高纯水、食品加工)选煅烧型粉末状(200-300 目);常规水处理选颗粒状(0.5-2mm)或天然硅藻土。
- 按水质选型:含油或高有机物水质选煅烧型(吸附性能更强);中性 / 弱酸性水质选常规型;强碱性水质需谨慎使用(可能影响结构稳定)。
- 按设备选型:小型净水器选粉末状滤膜或滤芯;大型滤池选颗粒状,可与石英砂、活性炭组合铺设。
- 滤层铺设:颗粒状硅藻土滤层厚度建议 20-50cm,可作为上层精细滤料,下层搭配卵石或石英砂承托层,防止流失;粉末状需制成滤膜或加入滤料混合使用。
- 预处理要求:使用前用清水冲洗,去除表面粉尘,避免初期水质浑浊。
- 更换周期:水处理场景建议 1-2 年更换一次,或当过滤阻力明显增大、出水水质下降时及时更换,避免吸附饱和。
- 质量鉴别:优质硅藻土颜色均匀(白 / 灰白色)、无异味、手感疏松,煅烧型颜色偏浅黄,吸附性能更强;避免采购结块、含泥量高的劣质产品。
- 明确需求参数:先确定使用场景(精密过滤 / 常规水处理 / 食品加工)、过滤精度要求及设备类型,再选择粉末状或颗粒状、天然型或煅烧型。
- 价格参考与批量优惠:常规颗粒状(0.5-2mm)小批量(10-99 公斤)单价约 5-12 元 / 公斤,煅烧型粉末状(200 目)单价 8-18 元 / 公斤,批量采购(≥1000 公斤)可享 30%-50% 优惠,建议按使用量批量储备。
- 要求质量凭证:采购时需厂家提供 SiO₂含量、比表面积、粒径分布、孔隙率等检测报告,确保产品符合《水处理用滤料》行业标准,避免因品质不达标影响过滤效果。

推荐产品